价值创造
运营之光读书笔记——脑图
配合脑图文件用作复习的脑图浏览工具——竹节脑图
引言
最近很长时间没更新文章了,主要原因是因为积蓄花完了所以找了份运营的工作赚点口粮,工作占用了平日大部分的时间,剩余的时间都是碎片能看书就看书了,可以腾出用做写作的整块时间已经不多见了,当了父亲之后才觉得以前的时间都荒废了,现在想找出点能用于自由支配的时间难上难啊。
运营之光
关于日常的生活琐事就不多提了,主要聊聊《运营之光》这本书。
这本黄有璨老师的运营入门指南是我接触的第一本系统性地讲运营的书,现在正在看张亮的《从零开始做运营》,其中大多数内容都与黄老所述的相似甚至一致,都是运营行业的老前辈,可见在运营这行混久了且混出名堂的人,对于运营这件事的看法和整体的轮廓把握大致都是类似的。
如果非要给此书做个高度上的界定,那可以划在体、用、术
的用
这一层,运营这事本身还未成学术体系,很难从“体”上聊出个道道来,而且偏商业化的知识多为学以致用的东西,能在“用”这一层讲出亮点来已属不易,江湖上流行的骗术大多集中在“术”这一层,也就是教你招式,但没有内功心法的驾驭的,招式学多了容易走火入魔的,这也是黄老在书中多次提过的一个论点,我是很赞同的。
但光是“用”这一层的内容,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对于完全不懂的人看完了能懂个轮廓、看清个大概,但你让他立即去做点相关的事依然是两眼一抹黑。比如手头工作正好有个拉新的活动,线上推广完全没有渠道,领导天天让写策划案,改了又改也没见对于活动的推进有何帮助,此时又该如何把书中所学落实到工作当中去呢?我想这也是众多读者对于此书在豆瓣上写出负评的原因。
这里我想替黄老做一个解释,关于”术“正确的输出方式应该是”体“和”用“积累后的自然流露,而非强行服下大力丸秒增几十年功力。从前辈做事的逻辑上、思考方式上揣度他行事的动机是成长的捷径,所以看再多书都抵不过跟一个靠谱的老师或领导来得高效。很少有老师能把术给你讲清楚,我们学了十几年的毒教育,难道你还没明白过来拔苗助长式学来的知识到头来都得还给老师么?
古人读书不求能得到什么,只有如今人读书前非得问清能给自己带来什么,此问题答案不明便不读罢了,所以如今读书的人越来越少,读过跟没读一样的人越来越多。在这个大趋势下,写”体“写”用“的书越来越没人读,所以写的人也绝迹了,反而是一些光讲”术“且无法验证真伪的烂书越发畅销。
究竟何为畅销书?这得看时代的主流文化是什么,尚文?尚武?尚财?
尚文的时代孔子、孟子、苏格拉底、柏拉图写的东西有人看;尚武的时代XX兵书、XX战策、论XX战人手一本;现如今科技催化下尚财的时代,21天XXX教程、一条通往XXX之路、XXX升职记便成了畅销书。
不是书在变,而是人在变,而且变得越来越快,越来越肤浅。最近一直在上班搭车路上读南老的《论语别裁》,虽然南老的文笔已经做到了尽可能的简单透彻,但论语毕竟是论语,真是看得我云里雾里。你要问我看这个有什么用,我铁定答不上来,但能勉强读下去且不失兴趣,我觉得就不至于放弃这本书,看到40%的时候觉得比刚开始看时顺畅了许多,内容也可以前后参考体悟了。看不到回报的事情多了去了,如果每件事都要逐个分析完再决定有没有做的必要的话,那不是你充分利用了时间,而是时间强暴你的活着的意义。
如果是跟我一样的运营白纸,且你想立即学点可以用得上的招式的话,我并不推荐你读此书,你更应该去三节课报个班,那里见效更快,据说还承诺无效包退。但如果你只是想读点关于运营轮廓且不属于邪道的书,那我建议你熟读一遍,必有惊喜。
后话
速读了一遍后决定仔细的做个笔记,这次没直接用markdown整理成读书笔记,是因为之前做的读书笔记总觉得自己再读起来有些用的不顺手,整块的文章适合阅读但不适合查找,虽然博客本身做了标题索引,再配上文字检索,对于现找知识点来说应该是远远够用了,但在工作中多次遇见需要迅速提取出曾经读过的文本块时,基本无法确定搜索用的关键字能否正确匹配,这种情况下检索的效率就低得多了。而且每次学习某个知识模块时,都会集中阅读多本相关主题的书籍,内容重复的概率比较大,更是加大了外脑知识提取的难度。
写博客的初衷之一就是觉着印象笔记用着并不顺手,记忆力又不抵当年,所以寄希望于写博客能把自己想记住的、需要重复咀嚼的知识都集中找个地儿存起来。但从几个月的使用情况来看,效果并不理想,大多数书还是头看后忘,所做的笔记抄录的部分远大于消化后复述的部分,远远没有起到促思考、助消化、建体系的作用。所以这次读这本《运营之光》我直接放弃了边读边记的方式,而是速读一遍之后确定有复读的必要,再细嚼慢咽,通过脑图强行用结构的方式建立知识点,虽说换了新的模式,但依然没改变大量摘录的习惯,可见水平不够的时候,即使看到觉着有用的知识也无法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这也正印证了“守破离”的学习模式,什么都不会的时候,只能严格按照老师或内行人的指示行动。
在决定用脑图之后,辗转了数个在线脑图工具,光是决定用哪个就花了不少时间。
脑图 | 优势 | 不足 |
---|---|---|
百度脑图 | 方便,多模版可用,兼容性好,免费,无数量限制 | 无“关系连线”,无独立节点,不支持节点markdown编辑,不支持节点内部分文字粗体 |
谷歌coggle | 完美 | 免费版无法自动排版,不翻墙不能用 |
process on | 功能齐全 | 免费版限制可建立的脑图数量 |
coggle
之前一直在用,谷歌做得东西真心完美,美感甩其他脑图几条街,支持markdown编辑,翻墙对于一直用GoAgent的人来说完全不是问题,但有个东西完全没法绕过——免费版不支持自动排版和对齐,这一项基本废了用coggle做大脑图的可能性,每次编辑双手不脱离键盘是件高效且完美的事情,但无法自动排版完全毁了用coggle做脑图的所有体验。而且还是年付的会员,如果改成终生制的我应该会毫不犹豫的掏钱买了。
百度脑图
也一直在用,但之前的使用场景基本都是用作梳理idea,做个人头脑风暴用的,根据之前所说的笔记需求,百度脑图确实没法胜任,但对于一款放在github上开发的kityminder,完全称得上是百度最良心的一款作品。
ProcessOn
应该算是Coggle和Kityminder的国产中和体了,它不完全免费,你想无限制的建图是不可能的,但它又不完全收费,你可以把自己做的图分享出去给其他人clone,克隆一定数量后就会送你额外的建图数量。而且你可以用它来做更多形式的图,并不仅仅局限于脑图。
最终还是迫于无奈选择了ProcessOn,但自己并未就此罢休,基于巧合下发现了“竹节脑图”。
竹节脑图
同样是脑图软件但却更重视知识的体系展示,你可以选择大纲模式或段落模式阅读自己已经编辑好的脑图,在阅读体感上我觉得竹节已经完全做到了走得比其他脑图工具远了一大截,所以以后再做脑图就出现了“用任意脑图工具
编辑+导入竹节脑图
阅读”的新模式,我可是对于此种模式寄予了厚望,还未测试使用效果,有了新的进展之后再作详述。